名誉权起诉地点和侵权责任的认定:名誉权案件在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起诉。侵害名誉权责任的认定需考虑名誉受损事实、行为人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侮辱、诽谤、公布隐私、失实报道等行为均构成侵害名誉权。可责令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赔偿范围根据具体情况酌定。维护名誉权需采取法律手段,如起诉并要求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法律分析
一、名誉权在哪里可以起诉?
名誉权在侵权行为发生的地方或者是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来进行起诉,名誉权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因新闻报道或其他作品发生的名誉权纠纷,应根据原告的起诉确定被告。只诉作者的,列作者为被告;只诉新闻出版单位的,列新闻出版单位为被告;对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都提起诉讼的,将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均列为被告,但作者与新闻出版单位为隶属关系,作品系作者履行职务所形成的,只列单位为被告。
二、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公民、法人因名誉权受到侵害要求赔偿的,侵权人应赔偿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的,人民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后果等情况酌定。
在当代的社会,一旦发生名誉权侵权的行为,都是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的,尤其是对于当事人来说,想要维护自身的名誉权不受到他人的损害,那么就必须要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比如说到进行起诉,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且赔偿损失。
结语
维护名誉权是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名誉权的侵害行为,应当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根据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来选择起诉的。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来认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在当代社会,维护名誉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积极采取合法手段保护自身的名誉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有明确约定,肖像权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因解除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肖像权人的事由外,应当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三条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
人民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
人民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