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程序及其适用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人民可对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或造成损害的案件进行财产保全。申请人应提供担保,在紧急情况下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了诉前财产保全,利害关系人可在诉讼或仲裁前申请保全措施。恶意转移财产行为可被撤销,债权人可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行为。调查取证可协助执行,解决无法执行到位的经济纠纷案件。
法律分析
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适用条件和程序
人民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第一百零一条诉前财产保全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应当解除保全。
恶意转移财产
法律名词。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无法执行的”,即属于恶意转移资产的行为。对此行为,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调查取证
当前有些经济纠纷案件中,虽然判决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款项或赔偿违约金,但是债权人在执行程序中无法获得相应钱款。的判决书成了债权人手中的司法白条。在众多无法执行到位案件中,部分案件无法执行到位其原因并不是债务人没有经济能力,而是债务人虽有经济能力却在债务形成后恶意转移财产导致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法律途径采取积极的措施协助执行。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和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当当事人的行为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其他损害时,人民可以根据申请对其财产进行保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对于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债权人可以请求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执行过程中,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采取积极措施,协助执行判决。这些措施为维护公正和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第一百九十九条 人民受理申请后,经审查核实,应当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章 司法救助 第五十一条 人民准予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当在法律文书中载明。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六章 司法救助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依照本办法向人民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司法救助。
诉讼费用的免交只适用于自然人。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