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1、节约用电,从我做起。2、上班不是很远的话就骑自行车。3、不乱扔垃圾,垃圾箱分类。4、不实用烧得快空心壶。5、不要乱用水源,每一滴水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四个方面:1、人畜粪便、污水等,内含大量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是传播疾病的主要来源。2、居室内燃煤不充分导致室内大量二氧化碳、芳烃、一氧化碳、氟化物等聚集,形成室内空气污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3、农药、化肥的不科学施用。不科学地施用农药以及防护措施不严格,可使有机氟、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等有效成分,通过皮肤、口鼻黏膜等直接进入人体,造成毒害;对土壤和水体也会造成直接的污染。滥施化肥会导致养分流失,引起水体污染,严重破坏水体功能,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鱼虾死亡、水体黑臭,使土壤和水体的自净功能丧失。4、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如土法炼汞、炼金、炼硫磺、造纸、印染、电镀、制造磷肥、制造水泥等,都会产生许多有毒的废弃物,其中往往含有汞、二氧化碳、有机物、氰化物、氟化物、粉尘等有毒有害成分,污染水、空气、食物,危害人的健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2种观点: 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分为: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环境污染责任主体大概分类有哪些1、责任型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其产生的根源是,在社会管理中存在失职或过失等不当行为,致使污染危害由间接转化为直接,或导致污染滋生和蔓延。2、企业责任型环境污染纠纷的直接责任人是企业。正因为企业排污行为的存在,才直接导致污染纠纷的产生。3、混合型责任由于相关法律缺失或者滥用权利审批通过不合格的企业,也由于企业的生产等造成的环境责任。法律依据:《环境保》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1、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2、我国现行主要的环境保规、规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采购等方面的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应当予以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第十六条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经济综合宏观、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报批准。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