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敕书的注音是什么

敕书的注音是什么

来源:微智科技网


敕书的注音是:ㄔˋㄕㄨ。

敕书的拼音是:chì shū。结构是:敕(左右结构)书(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敕书[chìshū]⒈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引证解释是:⒈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引《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吴晗《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派驻地方的最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网络解释是:敕书敕,即敕命、敕谕。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的。后经魏晋南北朝继承沿用,至唐宋元代敕书的种类有所增加。明清时期,敕的用途更为广泛,规格形式也更为完备。7、综合释义是: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吴晗《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派驻地方的最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8、国语辞典是: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敕书[chìshū]⒈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引《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西游记·第三九回》:「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9、辞典修订版是:古代君王谕告外藩或公卿朝臣的命令。《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西游记.第三九回》:「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10、其他释义是:1.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

敕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敕书详细内容】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敕书[chìshū]⒈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

二、引证解释

⒈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引《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吴晗《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派驻地方的最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

三、网络解释

敕书敕,即敕命、敕谕。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敕最早是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的。后经魏晋南北朝继承沿用,至唐宋元代敕书的种类有所增加。明清时期,敕的用途更为广泛,规格形式也更为完备。

四、综合释义

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吴晗《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派驻地方的最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参阅《唐六典·中书省》、《新唐书·百官志二》。

五、关于敕书的成语

明罚敕法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呆子  掉书袋  书生气  然荻读书  

六、关于敕书的诗句

一朝敕书至  敕书筑第优降王  敕书黄札光  吹到敕书新  敕书怜赞普  敕书虽赦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敕书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