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相关问答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创作背景是:公元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这首词。对该词的赏析如下:上片写景,寓情于景:开头两句“
  • 辛弃疾的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是怎样创造意境的?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主要通过写景、借典以及抒发复杂情感三个方面来创造意境。1. 写景抒情: 登高远望:开篇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出一幅辽阔无边的秋日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宏大的意境。 遥望沦陷山河:通过“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等句,将远眺中的山河...
  • 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如下:一、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上片写景,寓情于景: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了江南清秋的辽阔景象,但在这无边的秋色中,也暗含着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迷茫。随后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将远山比作美人头...
  • “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到底是什么意?

    登临意的大意为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原文如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创作背景是:公元1174年,辛弃疾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南归已年了,却投闲置散,仅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赏析如下: 上片写景抒情:开头两句“楚天千里...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营造了什么意境?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上片营造了开阔、霸气、豁达的意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为: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作者通过上片的描写...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译文!求解求解求?谢谢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 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三个典故的含义

    吴钩,古时吴地制造的一种钩形刀。杜甫诗中“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描绘了一位少年手持吴钩的豪迈形象。如今,它却闲置一旁,成为赏玩之物,未得施展于战场。这不仅表现出作者虽怀沙场立功之志,却难觅用武之地的苦闷。拍栏干的动作,源自刘孟节与世龃龉,常倚栏静立,感慨万千,甚至以手拍栏...
  • 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深刻反映了词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与报国无门的苦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一、开篇意境深远,触景生情 词的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日景象,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
  • 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原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体裁: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