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绘夜晚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忧伤。星垂平野阔,描述了广阔的原野上星星低垂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空旷的感觉。月涌大江流,月光下江水奔流,显得更加壮阔。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近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同样描绘了江水奔流不息的景象,表达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法类似,气势势均力敌,不同之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力透纸背,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开阔,打开了诗人的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象...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唐代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因此,这里不是空...
旅夜书怀,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之手。这首诗作于杜甫漂泊于旅途之中时,诗人借夜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诗中,杜甫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忧虑。诗中的“星垂平野尽,月涌大江流”一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夜景,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波澜。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的唐代诗人,他们的...
2. 诗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连绵的山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垠的平野,长江水浩荡奔腾,直至流入辽阔无际的原野。3. 杜甫的《旅夜书怀》则是在夜晚停船时所作,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形容了夜空中星星点点,平野显得格外辽阔,月光下的长江波涛汹涌,显得江水更加浩瀚...
这两句诗的意境相似,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浩渺。详细解释如下:一、诗句意境的相似性 1. 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都展现了一种宽广、辽阔的自然景色。前者描绘的是山与平原的交接,江河流淌入荒原的辽阔景象;后者则通过星空与平原、月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江岸的原野与天际的稀星互成动势,原野因星垂而寥阔,稀星因野阔而低垂。「星垂」,一马平川,无遮无掩,地阔星低;「月涌」,月随波涌,目随浪走,大江奔流。这两句大笔勾勒,造出一种雄浑浩阔,但又寂寞空旷的意境,真有「涵盖干坤」(宗白华语)的大气象。如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广阔的平野与活跃的江流。星星仿佛挂在广阔的平野边缘,而月亮则在大江中涌动,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2. 第二句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运用了静动结合的手法。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则奔腾流入辽阔无垠的原野,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 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诗句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壮阔景象: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仿佛流进了一片荒漠辽远的原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旅夜书怀》。诗句描绘了宽阔的平野中星星低垂,辽阔的长江上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