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智科技网。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汉代晁错

汉代晁错

汉代晁错相关问答
  • 汉代的晁错为什么会被杀?

    晁错是西汉文景时代的大政治家,早年学申商刑名之术。以文学任太常掌故,不久任太子舍人,迁博士,升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刘启,号称“智囊”。汉文帝时,北方匈奴侵扰边境、商人兼并农民土地,晁错先后上疏言兵事、徙民实边、守边备塞和劝农力本等问题,言之有据,受到文帝的重视,不少意见被采纳,不久升太中大夫。他又向文帝建议
  • 汉景帝时期的汉朝大臣

    1、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
  • 历史人物晁错简史

    晁错是西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和作家,其生涯与政见对汉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晁错的简史:生平与官职:晁错在文帝时期担任太常掌故,后升至景帝时代的内史和御史大夫,足迹遍布朝廷中枢。经济:他提出了“重农抑商”,强调纳粟收爵以振兴农业经济,并主张减少农民租金以保护农业生产。这些对西...
  • 西汉名士晁错被腰斩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晁错被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无视三公九卿制度,与满朝文武形成尖锐的矛盾;晁错提出的削藩策,违背了祖制,客观上离间了刘氏宗亲;吴楚兴兵后,晁错未能提出有效的平叛方案,反而趁机攻击政敌。一、晁错与众大臣之间矛盾深刻《史记》和《汉书》的《晁错传》中都说晁错“峭直刻深”,就是严厉、刚直和苛刻,这说明晁错性格耿...
  • 对汉朝忠心耿耿立下赫赫功绩晁错,为啥会满门抄斩?

    晁错为巩固边防立下大功 文帝前元十一年(前169年),汉朝的边境屡次受到匈奴的骚扰,文帝发兵讨伐匈奴,晁错借此机会又写了一封奏疏叫《言兵事疏》,主要讲述晁错在军事方面的一些看法,比如怎么领兵打仗,怎样对付北方的匈奴等等,晁错把匈奴和汉军的优劣势分析得很透彻,文帝看后非常满意,亲赐晁错一封玺书,表达对他的赏识...
  • 历史人物晁错简史

    尽管晁错的政治理念在当时颇具争议,他的牺牲并未阻止其理论和实践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他的文章直截了当,富有洞察力,如《削藩策》中简洁的论述,体现了他对国家稳定的坚定信念。然而,过于急切的策略导致其在平息七国之乱中的失败,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的贡献和思想仍然为汉代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汉代大臣晁错:《论贵粟疏》赏析 出自《汉书·食货志》

    《论贵粟疏》赏析如下:核心主张:文章全面论述了“贵粟”的重要性,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创作背景:西汉初期,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但商业发展导致谷贱伤农,大地主、大商人对农民兼并侵夺加剧,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晁错针对...
  • 汉代《言兵事疏》 晁错 介绍及全文

    《言兵事疏》是西汉晁错在太子家令任上给汉武帝的奏疏,内容以边事为主,兼议政事。晁错强调在战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得地形”、“卒服习”和“器用利”。他主张利用矛盾,破坏敌人的联盟,确保汉王朝边疆的安全。文章结构严谨,议论深刻,被视为晁错的代表作之一,亦被人看作是西汉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 晁错被哪个皇帝腰斩?

    而且诛杀晁错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报告的,牵头打这份报告的是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这个张欧的欧就是欧洲的欧,但是根据古书的记载,这个欧字应该念qu,应该叫张区。他们三个人是正式向汉景帝打了一份报告的,给晁错拟定的罪名也是很重的。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我们要知道,汉代实行的制度...
  • 31晁错及其它人物——汉朝中后期论说散文的兴起

    晁错(约公元前200—公元前154年),也曾多次上疏朝廷,他是一个法家人物,主张重农抑商,发展生产,削弱诸侯,抗击匈奴。他的文章不大讲究文采,但思想深刻,说理透辟,很有法家的文风特点。……这段主要讲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还有一些藩国的作家,代表如枚乘和邹阳。当时他看到吴王有谋反之心,就劝...

Copyright © 2019- 7swz.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8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