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诗人苏福的三十夜月诗,描绘了从初一到三十的月亮变化,如太极图般深邃。初一夜月,气朔盈虚,嫦娥的月宫似乎空无一人,但月光分明,恰似太极图的阴阳交融。(初一夜月)初二夜月,太阳西沉,只留月牙微生,嫦娥为何慵懒无妆,整夜蛾眉难成?(初二夜月)初三夜月,日落江城,城门半掩,谁人能借云手触碰天边的月痕?(初三夜月)初四夜月,禁鼓初敲,新月挂
苏福(1372—1385),潮阳酉头都神泉(今惠来)人。二岁丧父,五岁还不曾开口说话,皆以为哑巴。一天,祖父带他到野外,路见一仰蛙,苏福惊讶脱口:“这不是‘出’字吗!”从此及长,才思逸群,出口成诗,下笔立成,被誉为神童。朱元璋称帝后,广集天下名士,早闻潮州苏福、浙江解缙两名神童,同他一...
1、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译文: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2、点绛唇·咏梅月 宋代: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
这是苏福所作的《初一夜月》诗。日落江城半掩门,城西斜眺已黄昏。何人伸得披云手,错把青天搦一痕。这是苏福所作的《初三夜月》,那时苏福年仅8岁,一共作了《三十夜月诗》,以上两首只是其中之二而已。古往今来,神童这样的存在那都是备受瞩目,是万里挑一的宝贝,苏福也不例外,他是千百年前...
然而,一次偶遇青蛙翻腾的场景,他惊呼:“这不是出字吗!”从此,苏福的智慧犹如泉涌,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助,被誉为神童。他的天资聪颖,曾在田间随母拾穗时,巧对北山驿丞的“拾穗与神童”之句,即兴答以“折梅逢驿使”。8岁时,他已能创作《三十夜月诗》这样的佳作。洪武十八年(1385),...
【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1.《春日》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高凳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2.《绝句》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月下独酌·其一》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释义: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5、唐代:于良史《春山夜月》原文选段: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6、萝轩夜月闲 —— 唐代 孟浩然 《宿立公房》27、萤飞秋月闲 —— 唐代 钱起 《送李协律还东京》28、下楼闲待月 —— 唐代 韩翃 《送夏侯审》29、闲听宝月诗 —— 唐代 韩翃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30、松窗月映闲 —— 唐代 顾况 《忆山中》31、秋塘好月闲 —— 唐代 耿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