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观众对《夏伯阳》中的红军指挥官恰巴耶夫(夏伯阳)形象记忆犹新。电影中的他以勇敢、机智和剽悍的形象,头戴哥萨克皮帽,留着浓密小胡子,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英雄。通过这部电影,夏伯阳的名字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人民英雄,他的事迹生动再现了苏内战争时期,第二十五师师长夏伯阳在莫斯科保
“夏伯阳”按正确的音译,应该叫“恰巴耶夫”。勇敢、机智、剽悍,哥萨克皮帽、小胡子……这是人们所熟悉的电影中塑造的“夏伯阳”的英雄形象。
瓦西里卜早·伊万诺维奇·恰巴耶夫,亦称夏伯阳,是在苏维埃国内战争期间涌现出的杰出红军指挥员。1887年,他出生于喀山省的一个贫苦农家。1908年,响应征召,他步入了军旅生涯,并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恰巴耶夫从前线返回尼古拉也夫城,投身布尔什维克运动,同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在国内战争期...
恰巴耶夫,全名瓦西里·伊万诺维奇·恰巴耶夫,旧称夏伯阳,是一位在苏维埃国内战争时期展现出卓越领导力的红军指挥员。他1887年出生在喀山省切博克萨雷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08年应召入伍,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1917年,他从前线返回尼古拉也夫城,积极投身,同年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在国...
中国人熟悉的关于哥萨克的小说有托尔斯泰的《哥萨克人》、果戈理的《塔拉斯·布尔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绥拉莫维奇的《铁流》、巴别尔的《骑兵军》、富尔曼诺夫的《夏伯阳》、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还有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火与剑》等等,以及列宾的名画《查波罗什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
斯大林和苏维埃的宣传使瓦西里·恰巴耶夫(旧译夏伯阳)成了人民的偶像和红军最著名的指挥官。恰巴耶夫的生涯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他获得军士长,并荣获三枚乔治十字勋章。1917年9月,前夕,恰巴耶夫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他的生涯在1919年春夏之间达到顶峰,参加了在伏尔加河和南...
仍继续指挥作战,取得胜利,荣获了红旗勋章。同年9月4日夜晚,夏伯阳师部所在地乌拉尔的尔比欣斯克(Лбищенск,今恰巴耶夫市)遭到哥萨克白匪军的袭击、包围,恰巴耶夫英勇奋战,在突围渡过乌拉尔河时不幸牺牲。恰巴耶夫是苏维埃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深得人民和红军战士的爱戴 ...
在世界电影史上,哥萨克的形象在苏联早期的影片中如《克楚别依》和《夏伯阳》中被生动刻画,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些电影中的哥萨克英雄,无论是策马疆场,还是在林弹雨中展现的无畏精神,都充满了史诗般的魅力。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哥萨克的描绘,如托尔斯泰的《哥萨克人》、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
20世纪50年代,电影《夏伯阳》曾在中国风靡一时。勇敢、机智、剽悍,头戴哥萨克皮帽、留着浓密的小胡子等等,这便是人们所熟悉的电影中塑造的“夏伯阳”。我国观众通过这部电影,使夏伯阳的名字一度广为流传。夏伯阳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人民英雄。影片再现了苏内战争时期,红军英雄二十五师师长夏伯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