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红山文化C形龙有考古出土的实物。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遗址出土了一件红山文化C形玉龙,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玉龙高26厘米,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躯体卷曲如“C”字,吻部前伸,鬣鬃飞扬,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玉礼器系统的代表性文物,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
中华第一龙,即国宝碧玉龙,诞生于1971年,被农民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挖出,后于19年正式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以下是关于中华第一龙,国宝碧玉龙的详细信息:发现与早期经历:碧玉龙最初被误认为是马蹄形的铁砣,甚至被用来给孩子当玩具,但幸运的是,它并未因此受到破坏。在被正式认定之前,...
现存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特点: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呈“C”形,造型简洁流畅,是早期龙图腾崇拜的实物见证,代表中国玉器文化的巅峰。后母戊鼎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 现存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特点:中国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高133厘米,重832.84公斤),鼎身饰兽...
1984年,碧玉龙进京参展,被装在兜子中带往火车站,最终幸运地未损坏。1985年,沈从文先生欲看碧玉龙,期间虽手颤抖,但未造成损害。历经多次磨难,19年,碧玉龙正式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碧玉龙与现代龙的形象相去甚远,但它被称为“龙”,因为其外形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碧玉龙生活艰辛...
玉龙确实属于重要的文化遗产。这里主要指1971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C形玉龙",该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从文化遗产价值来看,这件玉龙具有多重重要意义:历史价值:属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前2900年),是迄今发现最早...
国家博物馆必看国宝推荐如下:一、远古时期的瑰宝 红山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是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这条以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的玉龙,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展现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独特魅力。它是研究中国玉文化和红山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
玉龙呈 C 字形,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虢季子白盘:18 年淮军将领刘铭传发现其原是马槽,底部刻 111 字,记录西周虢季子白将军打胜仗之事。几经波折,1950 年其孙子捐给国家。鹳鱼石斧图彩陶缸:1978 年出土于河南临汝,缸外绘有白鹳叼鱼和石斧图案,是五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壁画”,可能有宗教...
内蒙古元宝山遗址并未出土考古发现最大玉龙。实际上,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大玉龙,是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的C形青玉龙,被国家一级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吻修目,鬣...
。当时,当地村民在挖防空洞时偶然发现了这件珍贵文物。该碧玉龙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身体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眼睛突起,造型独特,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早期玉龙的杰出代表,也被称为“中华第一龙”,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三层展厅主要陈列着"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这是国博最核心的展览之一。该展览以王朝更替为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八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历程。重点展品包括: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中华第一龙)商代后母...